时隔百年,这种病依然在传播!陕西2岁男孩在山区游玩后,反复高烧至41℃,检查后才发现感染了“黑热病”!传播媒介竟是一种小飞虫。“黑热病”,对人类到底有何危害?
2月6日,西安市儿童医院接诊了一名2岁男童,他已经反复高烧多日,父母给他吃了退烧药和感冒药都无济于事。当医生询问小孩都去过哪里时,他的父母透露曾在山区游玩过几日。听到“山区”两字后,医生立刻给男孩安排了骨髓细胞检查。
果不其然,他们在这名男童的体内发现了杜氏利什曼原虫,也就是引发“黑热病”的寄生虫。那“黑热病”究竟是如何传播到人体内的呢?会致人死亡吗?
其实,在上世纪我国就曾爆发过“黑热病”,并且这一传染病还是由八国联军带入中国的。我国最早记录的一例黑热病病人,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的一名德军。后来的二十几年,我国多地陆续报告有黑热病病例。
直到1928年,黑热病由山东传入江苏苏北地区,并引发了大规模感染。感染黑热病的人群基本都是幼儿,由于无法医治,致死率极高。根据传染病专家描述,感染黑热病后,患者个个面目黄肿消瘦、肚皮胀大,尤其是小孩患病后更加可怜。
从1931-1933年,苏北地区共收治了8487名黑热病病人。而1937年的调查报告显示,苏北地区的黑热病患者超过了10万人!这种传染病究竟是如何传染的呢,竟然造成如此大范围的影响?
1935年,我国寄生虫专家终于确认了黑热病的传播媒介——白蛉。白蛉是一种和蚊子极为相似的吸血昆虫,一双竖直的白色翅膀,大眼睛,浑身覆盖着绒毛,看上去人畜无害。
实际上,白蛉要比蚊子更可怕,它们飞到你身边时不会像蚊子一样发出嗡嗡声,而是悄无声息的将口器刺入你的体内吸血。
人被蚊子咬后会长包,但如果被白蛉叮咬,可能毫无反应,也可能会瘙痒,甚至出现丘疹、风团、水疱甚至局部糜烂。加上白蛉的体型微小,仅有1.5-3.5毫米,所以人们根本无法注意到它。
全世界共有500多种白蛉,而我国已知有近40种,其中最常见的是中华白蛉指名亚种和中华白蛉长管亚种。广泛分布于我国,且容易引发黑热病的,就是中华白蛉指名亚种,其他品种大多生存于新疆和内蒙古地区。
人类被白蛉叮咬后,之所以会引发黑热病,是因为黑热病的病原体——杜氏利什曼原虫寄生于白蛉的消化道内。当白蛉在吸血的过程中,病原体就会通过白蛉传播并寄生于哺乳动物体内致病。
一般人患病后会有三大表现,一是不规则发热、出现肠胃道症状;二是肝、脾和淋巴结肿大,表现为肚皮越来越鼓;三是,到了后期会贫血及营养不良,皮肤颜色变深。如果不治疗,致死率高达90%。
由于黑热病潜伏期长,发病慢,所以很多患者都以为自己是普通的感冒发热,容易出现误诊。通常黑热病的潜伏期为3-6个月,也有些短则10天,长则9年,要是症状不明显,就更加难以注意到了。
不过,随着我国医疗水平日渐发达,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因为感染黑热病死亡了。只要及时发现并予以治疗,患者基本都能痊愈。
虽然黑热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但它原发且只流行于野生犬类动物中。后来由于人类活动范围扩大,过度开荒、破坏森林,导致自然环境的改变,才让人类进入自然疫源地,使这一野生动物疾病传染给家犬和人类。
总之,在野外无论碰到什么野生动物或者流浪动物,千万不要直接抚摸接触,以免带来无妄之灾。做好防护,不将皮肤裸露在外,就能防止遭白蛉叮咬。#动物##什么是白蛉,有什么危害?##2岁娃山区玩后反复发烧查出黑热病##白蛉##石家庄一地预防黑热病拟禁养犬三年##流浪狗##你有过收留流浪狗流浪猫的经历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