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果又称桑葚,是桑树的果实,常年生长在我国南北各地。桑果味甜酸,质地细嫩,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多种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桑果已经被人类利用了很久,被广泛用于饮食、药物及其它领域。
2. 什么是白癜风?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色素性皮肤病,主要特征是皮肤的局部或全身出现色素损失的白斑,以皮肤白斑较为典型。目前疾病的确切病因仍未明确,但一般认为与基因、自身免疫及外部环境等因素有关。白癜风虽然不会危及生命,但对患者的生活、工作以及心理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
3. 桑果对白癜风有用吗?
近年来,一些人声称桑果可以治疗白癜风。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看看医学界对此有何看法。事实上,桑果并不能治疗白癜风。目前还没有任何官方的医学证据表明桑果可以治疗白癜风。
4. 桑果可以改善皮肤问题
虽然桑果不能治疗白癜风,但是,它确实有一定的作用来改善皮肤问题。据研究,桑果中的维生素C能够抑制光化老化及其它皮肤病症的发展。此外,桑果还含有多种抗氧化剂,能够对抗自由基,延缓衰老。
5. 白癜风必须进行科学治疗
对于患有白癜风的患者,不能盲目相信传言,寻求不靠谱的疗法,最好的方法是去正规医院接受科学治疗,因为白癜风的病情因人而异,治疗方法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6. 综上所述
桑果不能治疗白癜风,但维生素C和抗氧化剂成分仍然可以起到改善皮肤问题的作用。对患有白癜风的患者来说,不能盲目相信传言,应该到正规医院接受科学的治疗。最好的治疗方法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中西医的治疗手段,对症下药,提高治疗效果,让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
一、简介
桑白果(学名:Morus alba L.)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和药用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桑白果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保健、抗氧化、降血糖、抗肿瘤等多种药理学功效。但在桑白果的生产中,接连发生的桑白果病严重影响了其品质和产量。桑白果病是桑白果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病害,主要包括桑枯条病、桑疮病、桑脚基底腐病、桑树干病和桑腐烂病等。本文将详细介绍桑白果病的种类、病因、症状、传播途径、预防和治疗措施等。
二、桑枯条病
1.病因
桑枯条病是桑白果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枯死型病害,其病原菌为曲霉属真菌,主要由头孢曲霉(Cephalosporium sp.)和白粉曲霉(Erysiphe rosae)引起。这两种真菌常常并存于经过长期栽培和使用化学农药的桑树上。
2.症状
桑枯条病的主要症状为枯死树枝和干枝,通常从年幼的树枝或树枝顶部开始,逐渐向下扩散。枝条上的叶子会先变黄,然后变为黄褐色后脱落。患病的桑树会逐渐衰弱,影响果实质量和产量。
3.传播途径
桑枯条病主要通过污染的土壤、种子和伤口传播。此外,空气、水、机械及昆虫等也能传播这种病害。
4.预防和治疗
(1)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养好植物,增强桑树的免疫力。
(2)要注意桑树的疏浚和修整,剪除田园中受损的部分。
(3)定期灌溉或喷洒除草剂,避免土壤污染。
三、桑疮病
1.病因
桑疮病是桑白果生长过程中的一种真菌病害,病原菌多为疮痂孢属(Hendersona sp.)真菌,也有一些是小麦褐条病菌(Septoria avenae)。疮痂孢菌可以在一定温度和湿度下生长繁殖,并分泌出有害酶分解桑树细胞壁,引起桑树病变。
2.症状
桑疮病的主要症状为病斑,大小不一,伴有黑色圆点,位于树干、树皮和树枝上。初期病斑表面为圆形,淡褐色,斑周块状翘皮,形成一定深度的坑洼形,中间色暗,稍凸起,最后病斑逐渐扩大,形成裂口,如同人体上的细菌感染一样。
3.传播途径
桑疮病主要通过雨水、风、器材和昆虫等进行传播。此外,疮痂孢菌可以从受染的植株分泌的分枝杆菌体引起病源传播。
4.预防和治疗
(1)使用健康的种苗,保证桑树的健康生长状态。
(2)应选择防病种类的疫苗,并采取及时灭菌和消毒措施来消灭病菌。
(3)定期修剪和刮皮,以清除病斑及其周边的受侵染组织,促进创面愈合。
四、桑脚基底腐病
1.病因
桑脚基底腐病是由腐生菌引起的一种疾病。病原菌有线虫茧菌(Paecilomyces lilacinus)和枸杞青霉(Penicillium rubens)。这两种菌常常在植物根际中侵染桑树根系,进而引起桑树发生腐烂,影响桑树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2.症状
桑脚基底腐病的主要症状为郁杂和枯萎,树状和一些较小的树枝发黄和掉叶。在疫区,病树在成熟期往往死亡,严重损害桑斑脚。
3.传播途径
桑脚基底腐病传播主要依靠根系。初期病原菌可以侵入树皮,并通过伤口引起根部病变。病原菌可在土壤中存活多年,待有宿主重新入侵后,菌体复活,继续繁殖。
4.预防和治疗
(1)加强桑白果种植基地管理,保持土壤肥力和调节土壤湿度,增强桑树的抗病能力。
(2)建立健全的病虫害防治体系,采用熏蒸和浸种方式杀死病菌,减少病害的传播。
(3)加强桑树的检查和观察,对出现树干颜色变黑、分泌树脂等症状的桑树必须及时隔离,并采取适当措施,如修剪病树、施用农药等。
五、桑树干病
1.病因
桑树干病是桑白果生长过程中的一种枯死型疾病,其病原菌为长角菌属真菌,分为红环菌(Nectria galligena)和褐树腐菌(Fusarium lateritium)。长角菌真菌通过伤口和裂纹侵入树干,形成小的菌脓。时间久了,菌脓渐渐干燥,形成坑洞。馒头状(菱形)块形成后逐渐深入木材内部,造成木材腐烂,造成桑树干病。
2.症状
桑树干病的主要症状是枯死病树的可见标志,表现为植物体枯萎,枯干、表面脱皮,产生不规则的软黑点,坑洼。患病的桑树枯死的部分往往从干枝开始,逐渐向下扩散。
3.传播途径
桑树干病主要通过伤口和其他受创的树木、昆虫和人工损伤传播。
4.预防和治疗
(1)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加强维修保养,及时修整桑树的枝条、剪叶、摘果与除草等。
(2)治理环境,减少树体快速枯萎. 病树以及枯树都应及时清理,消毒土壤,预防、控制病菌的传播。
(3)在曲霉病严重的地区,宜所栽培桑树的种植区域与果园隔开,适当增加桑白果的草本植物,用生物多样性促进病害病虫防治。
六、桑腐烂病
1.病因
桑腐烂病是一种由多种真菌引起的疾病。其中,最常见的病原菌有革蝇属真菌(Stilbella spp.)和互生立枯孢(Aspergillus flavus)等。
2.症状
桑腐烂病的主要症状为果实腐烂,失去商业价值。已经感染的果实表面通常呈珠点状或圆点状,然后逐渐发展成为圆形坑洼,表面黑色、软糊,内部亦为黑色、软烂的状况。它会随着霉菌分泌毒素一起到达病根。
3.传播途径
桑腐烂病主要通过在菜园里受害,传播的途径有携带虫害、污染的空气和水、机械等。
4.预防和治疗
(1)采收桑果时,选用较短时期内成熟的果实,避免果实长期存放,以免产生霉菌繁殖。
(2)防止土壤积水,保持土壤湿润,在参与果实形成的过程中适时施肥、浇水,增加果实耐病力。
(3)在发现病害的地区,密切检测桑果树病菌情况,及时使用化学消毒剂进行防治,消灭潜在危险。
七、总结
综上所述,桑白果病是桑白果生长过程中频发的病害之一,其病原菌多种多样,症状复杂,传播途径多样。针对不同的疾病,需要采取不同的精准防治措施。对于这些病害,应特别注意田地的管理,保持田地整洁,减少病菌的传播,可以最大程度避免疾病的发生,保证优质的桑白果产量和质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