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点癫风病因与发病机制

    发布时间:2023-05-25 16:30:58   来源:西安白癜风医院   

  白点癫风是一种获得性、自发性皮肤病,临床上表现为获得性白癜风,色素减退斑或斑片,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自身免疫、自身细胞毒和神经假说。依据受累程度和脱色区域分布对其进行分类。泛发性白点癫风 为常见,双侧对称脱色,好发于面部(特别是腔口部)、颈、躯于、四肢伸侧、腋下或黏膜表面。颜面肢端性白点癫风,表现为手指远端及面部腔口部脱色,后者为局限性。局灶性白点癫风脱色斑片呈局限性、非皮节分布。节段性白点癫风发生在皮节,对称性分布,由于发病早、病程顽固与自身免疫病的联系下降,因而被认为是白点癫风的一个特殊类型。泛发性白点癫风(uni versal vitiligo)全身皮肤色素脱失。

  发病机制.白点癫风遗传及其对该病易感在家族中可见到。流行病学研究显示1/4 1/3的白点癫风患者家族成员中罹患该病。包括自癜风患者及其家属的大量研究显示白点癫风不是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遗传。

  1.自身免疫理论

  白点癫风自身免疫理论的提出是因为白点癫风患者容易伴发其他自身免疫病。

  2.自身细胞毒理论

  自身细胞毒理论起源于增加MC活性导致其自身死亡这一认识。

  3.神经假说

  白点癫风神经假说大约40多年前由Lerner提出。神经假说基于下列事实:①神经损伤患者在去神经区(皮肤缺损)发生白点癫风。②节段性皮节白点癫风的发生。②白点癫风皮损区出汗及血管结构增加,提示肾上腺素能活性增加。④动物模型切除神经纤维发生脱色。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名医在线
关闭
关闭